​把藏绣带到更大的舞台

发布时间:2024-04-30 作者: 付远书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摘要:▲拉毛叶忠(左二)为当地绣娘传授藏绣技艺 受访者供图 4月26日下午,2024年全

▲拉毛叶忠(左二)为当地绣娘传授藏绣技艺   受访者供图

       4月26日下午,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南县仁青藏文化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贵南藏绣代表性传承人拉毛叶忠从老家出发,前往北京参加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首都机场的一家书店内,她还顺手买了一本名为《走近藏传佛教》的历史普及类书籍。“现在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读书,尤其是文化类书籍。”有着20多年藏绣制作经验的她表示,在钻研这项非遗技艺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文化的重要性。

       1986年,拉毛叶忠出生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德茫村的一个藏绣世家。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作为长女的她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并在15岁时到四川成都一家藏餐吧打工。“在成都做服务员的那段时间,发现游客对我穿的藏族刺绣特别感兴趣。”这激发她琢磨如何让传统藏绣传承下去并焕发时代活力。

       2006年,拉毛叶忠回到父亲创立的藏绣公司工作,开始潜心学习藏绣技艺和综合知识。摆在她面前的是两道难题。“父亲当时的业务主要是缝制藏服,而我思考如何将藏绣元素运用到不同的产品制作上,这首要解决的就是丝线的问题。”拉毛叶忠透露,当时青海用于藏绣制作的丝线颜色十分有限,只能绣制出一些简单图案,而自己创新设计的一些人物、动物以及民族文化类的图案,均无法实现。为了找到适合藏绣技艺且颜色丰富的丝线,拉毛叶忠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一种苏州生产的千色丝线,有效解决了藏绣颜色种类不足的问题。

       其次是技艺创新。随着钥匙扣、杯垫、桌布等藏绣产品越来越丰富,拉毛叶忠于2009年成立公司,开始“走出去”集中宣推产品。公司规模越做越大,创意瓶颈随之而来。拉毛叶忠认为,好的藏绣作品既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又要把传统技艺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但这些都需要以文化为支撑。为深入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当时还不识汉字的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学习汉语拼音,直到6点。每天自律的2小时,让她如今不仅能流利地用汉语交流,汉字书籍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0年,拉毛叶忠的藏绣作品《释迦牟尼》荣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铜奖;2014年,藏绣作品《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在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并被十一世班禅大师收藏;2015年1月,拉毛叶忠被评为州级民间工艺大师;2017年,由她独立设计研发的“藏绣香包”“藏绣挂件”系列产品荣获“2017年大美青海旅游商品大赛旅游纪念品类银奖”……

       不仅自己有了成就,拉毛叶忠还帮助、培训了叶西卓玛、石玉秀、华杨吉、华吉卓玛等20多名技艺精湛的学徒。在她的引导下,当地加入藏绣产业的妇女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拉毛叶忠所在的公司累计培训就业人员1000多人次,60多名在职绣娘每月平均工资为4500元左右,还有80多名“居家办公”的绣娘足不出户就能制作产品补贴家用。

       “只做产品不做作品,你的品牌永远都是‘小打小闹’。”在相关藏绣衍生产品已可以维持公司运营的情况下,拉毛叶忠近年来还将心思放在了创作代表性作品上。2018年,她召集50余名技艺娴熟的绣娘投入《格萨尔藏绣长卷》创作中。据悉,这幅藏绣作品宽1.1米、长约260米,为保证作品的质量,她还推掉了不少产品订单。“目前绣到了200多米,我希望今年底能够完成。”拉毛叶忠说。

       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拉毛叶忠最大的感受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认可。”“我们用双手传承着传统技艺,把藏绣带到了一个又一个‘舞台’,这让我非常自豪。”拉毛叶忠表示,如今,自己和家乡的绣娘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带动当地更多绣娘加入藏绣行业,通过大家勤劳的双手,让全世界更多的人领略藏绣的独特魅力。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