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遗 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发布时间:2020-06-19 作者: 李雪萌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摘要: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是我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在世界遗产的大家庭里,有一支队伍叫做“非物质文化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是我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在世界遗产的大家庭里,有一支队伍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的,虽然是“非物质”,但也是“遗产”,约等于传说中的“精神财富”。

  与看起来普遍法相庄严、端庄华美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不同,在非遗的世界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欢乐——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非遗!

  比如说不久前曝出的“印度已经连续6次为象棋申遗”的消息,就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有点难以置信但它们都是正经非遗

  从2001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两年评选一次“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起改为每年评选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并于这一年首次发布了代表作名录。到去年,进入这个名录的全世界各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共有470项。

  名录中有宫廷宗庙祭祀礼乐、黑拉里亚史诗、安第斯卡拉瓦亚的宇宙信仰形式等等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成员,但也有一些“纳尼,这也行?”的项目给人意外的惊喜(惊呆)。

  2018年,瑞士获得了其第三项世界非遗项目——“雪崩风险管理”。这是他们跟奥地利联手申请的结果。阿尔卑斯山区人民深受雪崩之苦,所以积累了不少防范雪崩灾害的办法,形成了集体形式的风险管理,包括训练救援犬、分析记录数据、培训登山向导、向他国传授知识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祖先早在《左传》那个时代就给予了理论总结——三折肱成良医、多遭灾成非遗。

  目前非遗的申报额度是每国每年一项,但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所以2012年,13个国家分享了同一项非遗——“猎鹰训练术”。论驯鹰,咱中国并不差,什么“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文化底蕴只怕更深。但比利时、捷克、法国、蒙古、摩洛哥、韩国、斯洛伐克、西班牙等13国没带中国玩。据说这项传统技艺至今仍发挥着实际作用,许多机场用猛禽驱逐可能给飞机起降带来危险的鸟群。为防止鸽子啄食球场草皮中新播撒的草种,马德里竞技俱乐部合作的驯鹰师,每周带着他的猎鹰来球场两三次。

  搞人海战术的还有“枣椰树相关知识、技能、传统和习俗”。这是非遗家族的新贵,去年刚刚入选,其背后站着巴林、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毛里塔尼亚、突尼斯等共14国人民。理由是数个世纪以来,枣椰树在这些遗产申报国催生了许多相关的手工艺、职业和传统。椰枣在帮助人们面对严酷的沙漠环境中的生活挑战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些看起来非常正常的事儿,比如移牧——牧民驱赶着牧畜沿着固定的路线迁徙;摔跤——唯一的特殊是身上涂满橄榄油,还允许撕对方的裤子;叠人塔——跟咱们民间的传统叠罗汉是师兄弟儿;登山——没啥好解释的,就是登山……这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传统”,都是正经的非遗。

  还有一些非遗令中国人格外想不通。不是项目本身,而是“这不应该是我们家的吗?”2015年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成功申遗“拔河”。且不说拔河这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田间地头运动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等也都表示不服。

  此前一年,有消息曝出韩国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非遗。而在2005年,韩国(怎么总是你?)成功将端午祭申遗。在“争非遗”方面,韩国与中国结下的“梁子”怕是难解开了。幸好2009年,我们的“端午节”也成功申遗,总算是争回一点儿面子。

  餐饮进非遗居然没有中国?

  2010年,人类第一次在自己的文化遗产中添入了餐饮文化。首批入选的有两款:法国大餐和墨西哥饮食。

  随后,地中海饮食也于2013年入选,同年入选的还有最令人不服的韩国泡菜。接着日本和食、土耳其小麦粥等也相继登入大雅之堂。

  但是,居然没有任何一项中国美食!

  若论对吃的讲究,试问谁能讲究过中国?论时间,三千年前我们就有“八珍”“三羹”的记载;论仪式,座次、饮酒、用筷、器具,《礼记》哪一套下来不能更复杂;论科学道理,孔子的“八不食”到今天也不过时。

  别的食物就算了,中华美食连小麦粥、泡菜都拼不过?传说中的满汉全席先不说了,就说八大菜系,随便挑出来一个,就可以完爆它们了不是吗?鱼香肉丝、北京烤鸭、麻婆豆腐、糖醋排骨、番茄炒蛋……小编一边写一边都要忍不住流口水。

  还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请问我们是量上不足还是质上不够?能申遗的美食只怕你联合国的工作人员都统计不过来!

  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示“支持法棍申遗”。此言一出,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Diss,中国同胞更是祭出一个段子:我在街边买的一个法棍硬得像铁棍,都快赶上撬桃酥的江米条了。

  其实这不是笑话,美食申遗法国人是认真的,毕竟之前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萨刚刚成为非遗,而隔壁泰国的冬阴功也在摩拳擦掌。中国各式美食琳琅满目,不拿下几项非遗桂冠,不光是咱们自己的遗憾,对世界人民的胃来说也是种惋惜。

  实际上就在餐饮进非遗的第二年,中国烹饪协会就启动了中餐申遗之路。他们申报的内容是包括炒、炝、炊、煮、煎、爆、炸在内的烹饪技艺。但事实上,当时中餐连国家非遗项目都不算,所以给联合国提交的材料也是东拼西凑,没有根据。结果当然是铩羽而归。

  四年后,中餐再次出征。这一次中国烹饪协会选择了更有针对性的方式——召集了专家团队,从八大菜系中甄选出了广式烧鸭、扬州炒饭等名菜,最终还是在国外遭遇了滑铁卢。

  为什么这么多中华美味一再被辜负?只怪咱们太实在,功夫都下在了“吃”本身——就算再怎么做出花儿来,毕竟还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要努力成为“饮食”,这就有了文化内核。教科文组织给出了正经答复:要更多地从文化角度去考虑烹饪技艺和产品,而不单是美食的好吃和加工方法。

  据说,中国已经开始筹备以饺子为核心的美食项目,相信中华美食进非遗不会太遥远!

  非遗不是“光荣榜”重点是实践传承再创造

  我国是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共有32项非遗代表作列入名录、7个项目被列入亟需保护的非遗名录,1个项目被列入保护非遗优秀实践名录。

  这些项目中既有昆曲、南京云锦、安徽宣纸,也有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还有京剧、中医针灸、珠算、二十四节气等,可以说非常丰富。

  几个月前,网络上一则消息登上热搜:印度要拿象棋申遗,而且已经是第六次!网友们自然一点就炸,矛头从东家老韩调转向西家三哥,还脑补出了诸如“联合国回复‘不认识汉字吗?’”“再来罚款”等场面,还创造性地发明了“非遗项目转让费”的概念。

  幸好很快这则消息就被证实是一则谣言。印度从未为象棋申遗,更别说“六次”。

  这个乌龙只能证明咱们非遗这根神经格外敏感,而且对非遗有很多误解。从2015年开始,教科文组织就明确各申报国应避免在项目名称上加注国家或民族的限定,弱化“所有权”的观念。委员会明确申明反对排他性、独占性。为什么频频有十多个国家“分享”同一个项目的情形出现,原因也正在此。

  委员会说,非遗是集体的实践,世代传承,并被不断地再创造,不存在所谓的“所有权”问题,也不代表着垄断。《非遗公约》设立“代表作名录”的宗旨是为了提高认识,促进文化间对话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同时增强国际合作机制,而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光荣榜”。

  而且非遗名录并非一劳永逸,它是动态的。去年的波哥大会议上,比利时阿尔斯特狂欢节就成为第一个被除名的非遗项目,因为其“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元素的重现”。

  非遗的理念已经被世界大部分国家所认同,有数百项非遗项目进入名录,但看一下名录会发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一项也没有——因为这些国家都没有加入非遗公约。大概这些国家太傲娇,认为自己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文化传统,不需要跟大家一起玩。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进不进入名单不重要,实践传承再创造更重要。就算饺子进不了非遗名录,也不妨碍全中国人民大年三十晚上那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思念、团圆与美满!(李雪萌)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