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清花:“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

发布时间:2020-10-19 作者: 手艺君 来源: 中国手艺网
摘要: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保存和传承着古老而完整的手工织绣技艺,位列“四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保存和传承着古老而完整的手工织绣技艺,位列“四大名锦”的壮锦、色彩斑斓的瑶锦以及立体生动的侗绣……都是广西民族民间织绣技艺的代表。

image.png

侗族刺绣

      侗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手工艺——侗绣,以侗族的黑色土布为底版,手工灵巧施针,图案别致精美,至今一直是侗族妇女的背带、衣服、肚兜等服饰的装饰图案与标志,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

      一件精品侗绣,要经历作模、敲打面浆、粘布、贴面、镶边、绣花等数十道工序,其绣品不仅纹饰精美、色彩艳丽,还具有极高的实用、美学和民俗研究价值。2009年,侗绣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刺绣这个集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的传统工艺为当地许多妇女所熟练掌握。

image.png

韦清花

      来自三江县的韦清花就是其中一位,她出生于侗绣世家,12岁起便与侗绣结下不解之缘,织锦、剪纸、刺绣等女红绝技无不精通。  

      韦清花的家婆覃奶时青、妯娌杨甜也都是当地出名的“绣娘”。平日,婆媳们干完农活后,刺绣便成了她们每天的必修课,数十年如一日。  

      多年来,韦清花一直致力传承绣技,推介侗绣。2009年,韦清花代表广西到澳门参加第二届世界文化遗产刺绣展演,将侗绣之美带到了国际舞台;2010年,她带领绣娘团队制作的270件侗族刺绣作品被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指定为“国礼”赠送给与会代表,同时刺绣作品“侗族嫁衣”还被送到上海世博园宝钢大舞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进行展示,吸引了数万中外游客驻足欣赏;2012年,她跟随广西代表团到韩国参加“美在广西”文化交流刺绣展演,用一针一线的精工细作、独具匠心的精美绣品,惊艳了西方观众的心……

      正是凭借着一次次走出国门的良机,韦清花开始意识到家传百年的刺绣技艺也可以成为一项谋生之道。

      2016年,韦清花和小女儿覃桂珍在三江县城开设了“清花绣坊”,并以绣坊为平台,在同乐、洋溪、良口三个乡镇建立了刺绣基地,通过“企业+基地+绣娘+市场”的模式,积极引导当地侗寨妇女发展侗族刺绣、织锦等“指尖经济”,多渠道拓宽非遗产品销路,让侗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实现顾家、传艺、脱贫“三不误”。

image.png

清花绣坊在同乐乡平溪屯举办培训班。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绣坊累计组织绣娘培训20余次,培训人数近千人次。“我们还将订单送到绣娘家里制作并付给相应报酬。”韦清花说,绣片由绣坊统一进行回收、加工、售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贫困户收入,助力精准扶贫。

image.png

清花绣坊为绣娘发放工资。

      同乐乡平溪村的贫困绣娘覃梅香,就是清花绣坊帮扶的对象之一,其单次订单收入最高达6700元。“以前卖菜辛苦又不得钱。后来学了刺绣,早上干完农活,农闲时就可以绣,每个月可以多挣1000多块钱来补贴家用。”覃梅香说,现在她的两个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石玉雪大学毕业后返乡学刺绣,家里日子渐渐好过了,在旧屋旁建起了新房,也实现了脱贫。

      如今,清花绣坊在三江县同乐乡、洋溪乡、林溪镇3个乡镇6个贫困村带动了300多名侗族妇女为其生产侗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4人,有23人实现脱贫,依托侗绣,人均每年增收6000~7000元。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